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ć,1892-1975),南斯拉夫小说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黑海之滨》和《动乱》、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小组》并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等。
获奖作品:《德里纳河上的桥》。
获奖理由: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通过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1962年:斯坦贝克(John Ernst Steinbeck,1902-1968),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和《烦恼的冬天》等。
获奖作品:《人鼠之间》。
获奖理由: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1963年:乔治·塞菲里斯(Giorgos Seferis,1900-1971),希腊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转折点》《神话和历史》《航海日志》和《“画眉鸟”号》。
获奖作品:《“画眉鸟”号》。
获奖理由:他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1964年:萨特(Jean-Paul Charles Aymard Sartre,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小说《不惑之年》《缓期执行》《自由之路》三部曲、剧本《苍蝇》和《禁闭》等。
获奖作品:《苍蝇》。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1965年:肖洛霍夫(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1905-1984),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
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极大的艺术热忱和活力,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的某一历史层面。
1966年: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以色列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但愿斜坡变平原》《婚礼的华盖》《宿夜的客人》《订婚记》等。
获奖作品:《婚礼的华盖》。
获奖理由: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1966年:奈莉·萨克斯(Nelly Sachs,1891-1970),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逃亡与蜕变》《无尘世界的旅行》《度日如年》《死亡的依旧庆祝生命》、诗剧《伊莱》等。
获奖作品:《逃亡》。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1967年: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MiguelÁngel Asturias Rosales,1899-1974),危地马拉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玉米人》等。
获奖作品:《玉米人》。
获奖理由: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1968年: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等。
获奖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
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1969年:贝克特(Samuel Barclay Beckett,1906-1989),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和剧本《等待戈多》等。
获奖作品:《等待戈多》。
获奖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1970年: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1918-2008),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癌病房》《第一圈》等。
获奖作品:《癌病房》。
获奖理由:主要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文学价值。
【注】:1966年有两位作家获奖。
供稿:杨现丽
图片编辑:郑桂梅
更多内容请关注下期介绍……
广州理工学院 图书馆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兴太三路638号 邮编:5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