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西班牙在我心中》等。
获奖作品:《情诗·哀诗·赞诗》。
获奖理由: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1972年:亨利希·伯尔(Heinrich Theodor Böll,1917-1985),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正点到达》《与一位女士的合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等。
获奖作品:《女士及众生相》。
获奖理由:表扬他的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1973年: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e,1912-1990),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人之树》《风暴眼》等。
获奖作品:《风暴眼》。
获奖理由: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1974年:埃温特·约翰逊(Eyvind Johnson,1900-1976)瑞典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乌洛夫的故事》《四个陌生人》《狄曼父子与正义》等。
获奖作品:《乌洛夫的故事》。
获奖理由: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1974年:哈里·埃德蒙·马丁逊(Harry Martinson,1904-1978)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现代抒情诗选》《游牧民族》《自然》《海风之路》《蝉》《草之山》和代表作《阿尼亚拉》等。
获奖作品:《露珠里的世界》。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1975年:埃乌杰尼奥·蒙塔莱(Eugenio Montale,1896-1981),意大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乌贼骨》《守岸人的石屋》《境遇》《暴风雨和其他》《萨图拉》等。
获奖作品:《乌贼骨》。
获奖理由: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1976年: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赫索格》《洪堡的礼物》等。
获奖作品《赫索格》。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梅洛(Vicente Pío Aleixandrey Merlo,1898-1984),西班牙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天堂的影子》《毁灭或爱情》《终级的诗》《知识的对白》等。
获奖作品《天堂的影子》。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等。
获奖作品:《卢布林的魔术师》。
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1979年:奥德修斯·埃里蒂斯(Odysseas Elytis,1911-1996),希腊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初生的太阳》《英雄挽歌》《理所当然》等。
获奖作品:《英雄挽歌》。
获奖理由: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1911-2004),波兰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冰封的日子》《三个季节》《冬日钟声》、《白昼之光》《日出日落之处》、日记《猎人的一年》、论著《被奴役的心灵》、小说《夺权》等。
获奖作品:《拆散的笔记簿》。
获奖理由:是其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注】:1974年是颁发多个诺贝尔文学奖
供稿:杨现丽
图片编辑:郑桂梅
更多内容请关注下期介绍……
广州理工学院 图书馆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兴太三路638号 邮编:5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