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蛙》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0日 字体大小: 点击数:

作者:莫言 索书号:I247.57/M895/18

我再次重温了一遍莫言的《蛙》。结合历史背景来看,《蛙》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在群众生活中、在历史中的一个侧面。从姑姑的经历到“我的孩子“,小说将计划生育中人民的生活和遭遇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呈现出来,对人物的描写、事件的描述都非常生动,就像把当时的情景重现在我的面前,画面感直冲脑海。

哪怕是第二次看,开篇时描写“老娘婆”们接生时用擀面杖挤压产妇的肚子,把手伸进产道将胎儿连同子宫一起拽出来的这一幕,仍然对我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对比之下,接生时死亡的婴儿六名,五个死胎,一个先天疾病,其他的都安好,近乎完美的成绩,让姑姑成为了“守护神”,几乎附近所有的乡镇都找姑姑接生,看到姑姑来都觉得很安心。而在计划生育时期,坚持拥护计划生育的姑姑却成为了“魔鬼”,成为了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她采用推倒邻居房子的法子,从道德上去逼迫王仁美现身,最后母子惨死;带人去到张拳家逼他媳妇堕胎,导致母子死亡。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出现的种种异常现象、为了达到要求而不择手段的种种扭曲情形,今天看来仍然触目惊心。

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对传宗接代的希望如此强烈,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根深蒂固,可想而知计划生育的推行难度有多大。书中也反映了当时极致的重男轻女现象,比如小狮子为了“我”能有个儿子传宗接代而去代孕等等。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鲜活饱满,故事生动逼真,读完之后让人不禁为人物的命运感到深切的悲悯。人性的深处或许有丑陋的一面,但社会中为人们所讴歌、所崇拜的一定是光辉的的人性。在明与暗的交织中,体现出这个世界的多样与多变。拥护计划生育的姑姑和为传宗接代疯狂的王胆,以及袁腮等忽视法律约束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本就错综复杂,再加上姑姑和飞行员的爱情故事,“我”和王仁美的悲惨结局,“我”为了孩子,放弃党籍和工作等等,不断的冲突和矛盾交织,藏匿在光明下的黑暗,让这本书赤裸裸地展示出特殊时代中人的生存困境。

通过这本书的描写,我看到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悲剧生活,其中所揭示的某些社会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袁腮等人借养牛蛙之名进行“代孕”,哪怕作为党员的家属,小狮子也陷身其中,在袁腮的鼓动之下,费尽心思将精子植入牛蛙公司代孕人员——陈眉体内。现如今代孕问题也一直存在,前几年某女星的代孕事件,将其背后漆黑的世界撕开一道口子,这些黑暗中充满着血腥和暴力,我们得以看见代孕背后潜藏的灰色产业链。

“蛙”同“娃”,在中国传统乡间文化中,蛙一直是代表着生殖繁衍的标志,“蛙”也揭示了莫言先生所暗示的标题。听取“蛙声”一片,《蛙》一针见血地批判了人性与社会,呈现出一种极端化的病态场景。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在改变。通过这项政策,与改革开放的配合下,我国国力空前提升,经济、社会、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也有了更好的条件去生育,培养孩子。《蛙》中所涉及的那些景象不会再出现,但那些曾经的苦痛,仍然可以激起我们的思考。


撰稿:23中文14班 柯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