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1920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 字体大小: 点击数: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P. Mari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盲人》《青鸟》、散文集《双重的花园》《死亡》《蚂蚁的生活》等。

  • 获奖作品:《花的智慧》。

  • 获奖理由: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还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912年:盖哈特·霍普特曼(Gerhart Johann Hauptmann,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剧作《日出之前》《沉钟》等。

  • 获奖作品:《群鼠》。

  • 获奖理由: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

  • 获奖作品:《吉檀枷利》。

  •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诗歌具有敏锐、清新与优美的特点,并且以高超的技巧用英文表达,使得他的诗意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915年: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等。

  • 获奖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 获奖理由: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1916年:魏尔纳·海顿斯坦姆(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1859-1940),瑞典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朝圣年代》、小说《查理士国王的人马》等。

  • 获奖作品:《朝圣年代》。

  • 获奖理由: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7年:卡尔·耶勒鲁普(Karl Adolph Gjellerup,1857-1919),丹麦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爱情之卷》、小说《明娜》《磨房血案》《已为生命而热》等。

  • 获奖作品:《磨坊血案》。

  • 获奖理由: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1917年:亨利克·彭托皮丹(Henrik Pontoppidan,1857-1943),丹麦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去翳》、长篇小说《乐土》、三部曲《幸运的彼尔》《守夜》《死者的王国》和《人的乐园》等。

  • 获奖作品:《天国》。

  • 获奖理由: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1919年:卡尔·施皮特勒(Carl Spitteler,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受难的普罗米修斯》等。

  • 获奖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

  • 获奖理由: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1920年: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1859-1952),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饥饿》《牧羊社》《大地硕果》等。

  • 获奖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

  • 获奖理由: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注】:1914、1918未授奖,1917年‌是颁发多个诺贝尔文学奖。

供稿:杨现丽

图片编辑:郑桂梅

更多内容请关注下期介绍……